徐霞客与丽江的故事

原标题:探险家徐霞客的故事(探险家的故事徐霞客100字) (读徐霞客故事读后感)

探险家的故事徐霞客100字

(八)古奇人--徐霞客

徐宏祖(1586-1641),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是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一生钟情于神州山水。在“学而优则仕”的旧封建时代,他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从二十二岁开始,周游全国.

谁知道探险家徐霞客或余纯顺的故事

三百多年前,有一位登山探险家、杰出的散文作家出现在中华大地上,这就是徐霞客。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为了完成国家使命而不畏艰险,征程万里的勇者智者。如汉代通西域的张骞,唐代“西天取经”(经中亚往南亚)的玄奘,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明代“七下西洋”的郑和。

徐霞客与他们不同。他出生书香门第,自幼好学,博览图经地志,故萌发了问奇于名山大川、探索祖国大自然奥秘的兴趣。22岁那年,他弃科举,踏上慢慢旅途历经33年,足迹遍祖国东南西北17个省,留下一部十几万字的科学(地质地理学)和文学名著《徐霞客游记》。徐霞客与一般游山玩水者不同,他志在考察奇山异水之地貌,探索形成的原因。例如,他对石灰岩地貌的发现、考察、记述,早于欧洲人约两百年;他第一个断定长江的上源是更加源远流长的金沙江而非岷江,纠正了古人的错误;他亲自考察了万山丛中扑朔迷离的 盤江的源头,等等。其考察的深度、广度,不论是在我国还是在世界地学史上都是空前的。可以说,徐霞客是将探险考察与科学相结合的开创者。

作为一个探险者,徐霞客一生中大部分时光是在祖国的山野林莽间度过的。那时没有现代舟、车之便,除了骑马,主要靠步行,尤其西南地区山险、水急、平地少,一天之内的行程就主要是跋山涉水。他几乎是由自己的脚步一寸一寸地丈量着祖国的土地,记下极富文学色彩的科学考察日记,可谓体、脑并用辛苦备尝。他一生到达过的著名山岳,粗略统计有东岳泰山、峄山、天台、雁荡、四明山、落迦山、(今普陀山)、黄山、武夷山、庐山、嵩山、华山、武当山、罗浮山、盘山、浮盖山、五台山、恒山等等。中国境内,除了青藏高原,东北、西北边境的山他来不及涉足,东、西、南、北、中的许多名山,他全去了。更不用说那些有名无名的岭脉。可以说,现代的中国人,除了参加过万里长征的革命前辈以及登山队员们,象徐霞客那样征服过这样多山岭的人并不多见。

登山是勇敢者的事业,探求者的事业。徐霞客极其英勇无畏并贯彻着探索的精神。例如,他初次上黄山是在早春二月天,山中积雪未化,没有现代登山队员所用的冰镐,则以杖凿冰开孔,固定自己的位置再前进,起了现代冰镐的作用。他再上黄山,决意征服最险的天都峰。那时上天都峰还没有路,他“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终于登顶。第二天,又征服了黄山最高峰莲花峰。又例如,他在湖南茶陵,打算深入一处溶洞考察,,想找一名向导,但当地人没有敢去的,都说这里边有神龙奇鬼,“非符术不能服!”但徐霞客不信神鬼,举起火把,跟自己的仆人一起进洞去,一定要摸清洞里边的真相。村民数十人聚在洞口,没有一个人敢跟着进去。等到徐霞客他们从洞子里出来,村名们无不“额礼称异”。徐霞客感叹地说,“此洞但入处多隘;其中美胜,予所见洞,俱莫及,不知世人何畏入乃尔。”他以实际行动,破除了当地人的神鬼迷信。

登山就是探险、历险。在《徐霞客游记》中一往无前地面对险境、战胜险境的经历比比皆是。例如,他在西南,为了考察一处山顶石洞,他“仰攀而上,其上甚削,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损,攀之亦损。间得一少(指)粘者,绷足挂指,如平帖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于此。”或许只有现代的登山队员,在攀登珠峰的“第二台阶”时才有类似的体会。

登山,探索大自然的奥妙,对于从事这项事业的人,不只是勇气的考验,更是意志、耐力和韧性精神的考验。徐霞客是位具备坚强意志、非凡超常的耐力和韧性精神的人,只有具备这样精神品格的人,才能克服超常的困难,实现自己的目的。徐霞客51: ''Times New Roman''">岁起始,开始近四年之久的祖国西南万里行,起初带着一位叫静闻的和尚,还有一位姓顾的和姓王的仆人。但姓王的仆人出发不久便逃跑了,那位静闻和尚于此年病死在广西南宁。万里征程,他只剩下一个仆人,途中两次遇窃,几乎断了口粮;找不到挑夫时,他就和仆人分挑着行李,且不说日常生活之艰苦。在征服险山恶水时,是九死一生。例如,在广西融县,为寻找一处龙洞,“手足失势”,险些丧生。至于在荒无人烟的山里迷了路更是可怕的事。有一回“怎么也走不出去”,走错了三回,又返回原处找路,往返折腾多次最后才找见路。在云南西部旅行时竟到了断资金、断粮的绝境,只好靠卖自己的衣服来维持一日之餐;即便到了这步田地,还要抓紧时间,“乘晚”去“探剑峰之胜”。最后,连跟了他整整三年形影不离的顾仆,也因忍受不了长期艰苦的生活而逃跑了,这对徐霞客的情绪自然打击甚大,尽管如此,也不能动摇他继续自己事业的决心。

人们会问,在筹划艰苦卓绝的西南万里行时,徐霞客年纪已过半百,为什么不享受一个安乐的晚年,还要四出奔跑命也抵上,图个啥呢?回答只能是他热爱祖国山河甚至超过自己的生命;他愿意以自己身体力行的实践,求得关于祖国山河第一手的真知识。这种热爱的感情,求知的渴望,正是驱使他不怕任何困难,坚定不移的干下去不竭的动力。

我想,不只是在登山,探险、科学考察的事业中。在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各项事业里,我们都可以借鉴一点几百年前这位先人徐霞客的精神风范。

探险家的故事    徐霞客 100字不要太多字    100左右

(八)古奇人--徐霞客

徐宏祖(1586-1641),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是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一生钟情于神州山水.在“学而优则仕”的旧封建时代,他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从二十二岁开始,周游全国.

给我一个500字左右的探险家的故事

徐霞客:(1586—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他在流水地貌的考察研究中,成为世界上最早提出分水岭、流域面积的科学家之一。他指出“三分石”就是三条水系的分水岭。他经多年实地考察提出“计其吐纳,江倍于河”的科学论断,从而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了长江的流域面积比黄河的流域面积大一倍。徐霞客对流水侵蚀原理的三种机制——下蚀、旁蚀和溯源侵蚀,已有明确记载。这比西方最早认识这一原理的郝登(J.Hutton)早了100多年。他在世界上首创河流基准面概念,研究并提出了河流的坡降与流速的正比例关系。他是世界上最早广泛而系统地对岩溶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科学家,并对岩溶地貌类型作了系统划分、系统定名,进行了各类地貌形态的描述。他科学地指出,岩溶地貌的形成是流水溶蚀、侵蚀和机械崩塌共同作用的结果。他还首先划定了我国西南峰林地貌的分布范围,指出其内部结构的地区差异。他在岩溶地貌研究的成就上领先于欧洲1—2世纪。他在世界上首先对洞穴进行了广泛的考察与系统的研究。他亲身探查与描述记录过的洞穴约300多个,这在单个科学家的探洞史上是空前的。他的考察、研究几乎涉及到洞穴学的各分支领域。欧洲是1854年才有学者专门从事洞穴学研究的,所以说,徐霞客是世界上最早对洞穴学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家。

山地环境复杂,随着高度增加,气候和植被的分布也呈现出垂直地带性的变化。这在唐代白居易、宋代范成大等学者的记述中,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徐霞客较他们更进了一步,他对垂直地带性、纬度地带性规律的认识更系统、更完整,并且要比德国地理学家洪堡(A.VonHumbotd,1769—1859年)对这一规律的认识,早200多年。

此外,他还对高山植物的生态反映作了科学的观察与记载,对植物群落与植物区系也有科学的认识;对商业贸易中心、聚落、城市,各地的耕作制度、工矿企业等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的现象也作了生动的记载。这些都带有近代地理学客观描述的特色。

总之,徐霞客在科学文化史上与欧洲的地理学家洪堡和李载尔(C.Ritter,1779—1859年)地位相当。他们都是近代地理学的创建人,都是由古典地理学到新地理学之间继往开来的人物。(54)

很可惜的是,徐霞客逝世之后三年,明朝灭亡。满清统治者继而采取的阶级压迫和民族镇压政策,严重摧残了明代中晚期以来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文化。徐霞客开创的近代地理学萌芽也随之夭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必究。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